沈建光:1月金融数据创新高 货币传导机制尚待理顺

观点网

2019-02-20 09:05

  • 当前通胀压力减轻,1月CPI回落至1.7%,PPI接近0增长,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,与此同时,若要实现“六稳”目标,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也十分必要。

    沈建光 1月新增贷款3.23万亿,创历史单月新高。1月信贷大增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传统上来讲,1月是全年信贷最活跃的月份,一般年底信贷额度用完后,储备信贷项目会在年初集中放量;二是宽松政策所致,今年货币政策基调是宽松,伴随着前期准备金下调,银行间资金相对充裕,利率也呈现走低态势,为银行放贷提供支持,预计今年宽松政策下,全年信贷额度会比去年有所提升。

    1月社会融资总量达到4.64万亿,亦创历史新高,但相对于信贷增长,委托贷款仍然萎缩,下降699亿、信托贷款、与股票融资增长缓慢,企业债券融资与银行承兑汇票增长明显,分别达到4990亿和3786亿。

    信贷方面,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6969亿元,占新增贷款比重为21.6%,相比于12月28%的比重有所下降,且低于2017、2018年平均35%和45%的比例,显示房地产政策并未放松的背景下,房地产信贷供给仍然受到制约。

    企业新增贷款提升至1.4万亿,同比多增700亿,与年初信贷放量以及表外融资收紧,表内信贷增长密切相关。票据融资继续保持旺盛,新增5160亿,同比多增4813亿,原因很可能是在实体贷款需求不强的情况下,银行倾向于使用更加灵活的票据资产来调配贷款额度。

    当前通胀压力减轻,1月CPI回落至1.7%,PPI接近0增长,意味着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,与此同时,若要实现“六稳”目标,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也十分必要。但值得警惕的是,虽然当前货币政策保持宽松,但1月M1增速降至0.4%,显示宽松货币政策并未改善企业流动性压力,未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仍然十分重要。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仅靠货币政策可能很难奏效,还需大力推进通过减税降费,帮助企业改善盈利,避免流动性陷阱。

    沈建光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,使用前请核实。

    撰文:沈建光    

    审校:杨晓敏



    相关话题讨论

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